第六章-設計文化資源調查
分為問卷統計及分析.設計師訪談分析.匠師訪談與分析,與理論建構之分析
透過問卷回答顯示,視覺傳達設計住要設計項目為企業識別系統,包裝設計及產品型錄,中小企業需視覺傳達設計不外乎此三項,屬商業設計最多,其中印刷或商品攝影部分的分工大多交由其他公司執行以外,多數可由設計師獨立完成作業,這也是小型設計公司或設計工作室分布於設計市場最多的原因之一
公司成立大者,多以綜合廣告代理出現,員工二十人以上,設計案種類繁雜多部門,分工細,同時也將多餘設計案交由其他公司負責,屬整合式設計公司,設計作品多以客戶喜好為優先考量,其次為創意的趣味性,廣告代理商重整合行銷,比稿,競圖以突破性創意贏得住要客戶,從CI,平面廣告到CF,t呈現眾多風格以因應市場環境,消費者之需求
市場上不乏親切性文化訴求設計作品,設計者吸收文化層面以示其設計內涵價值,也常使大型公司帶動設計風潮,流行語等
-
傳統文化表現在創意,提案說服
-
對真正傳統彩繪有誤解
-
以銷售觀點解釋文化對設計的影響
小型設計公司或個人工作室,為設計分布最多的類型,公司設計案類型較少,以企業識別系統,包裝設計,型錄及印前作業佔多數,設計作品較強調創意的趣味性,其次為個人設計風格,小型公司負責人多有大型公司的服務經歷,並具有設計師雙重身分,相當執著自己的設計觀
設計師多分布在31-40歲,而4-50歲占有三位,佔有率偏低,公司職位多為經理及肯定傳統文化對本身設計影響非常多,個人作品風格取向明確,強調中國風,本土化,由傳統藝術,生活舊習,民間信仰來發想,作品中大量使用民族色彩,紋樣及信仰圖騰,宗教符號,對傳統彩繪的了解經由閱讀相關刊物,在傳承困難認知有較明確的看法並提出問提點,如政府認知不足,社會教育失策等
文化與設計
文化符碼在於區辯不同文化,設計師分別從雕塑,戲劇的傳統藝術,或生活或民間信仰解讀文化符碼,或文化藝術且藉豐富多樣技法來表達文化中德社會制度,生活,藝術或思考活動
設計者所認知文化符碼多屬表象圖文階段,如書法字體,傳統裝飾紋樣,潛在設計靈感為生活經驗,習慣,此為語言及行為轉移為文化符碼表徵,對於處理文化符碼多以元素做組合,或衍生.或解構,傳達在於發訊者直接以文字,圖像賦予收訊者,設計師往往會使用屬性強烈之中國書法字來傳遞視覺美感,而圖像在使用上慣以圖騰紋樣運用版畫或國畫等不同技法表達,平面作品易於大量使用表象文化符碼,而隱喻方式呈現多於電視媒體,尋求舊有的元素.材質,技法,成為目前設計者直接解讀文化符碼的途徑
設計視覺傳達的發展期
簡樸期:
以表達及告知為主要功能,以文字為主要表達,畫面文章敘述為多,而後有少許插圖加入,插圖多位於角落,大多出現報紙或雜誌廣告設計,接著有圖像為主的商標,包裝及海報設計出現
電視媒體尚未普及前,一般的廣告傳單便有此時期的特色,稱為夾報式傳單,地區性尤甚,通常跟隨報紙分區版,鎖定鄉鎮,如停水停電通知,近期電影放映廣告等
時間期:
廣告影片是平面的串聯,加入時間與故事的呈現,廣告綜合代理商是典型進入時間期所產的公司體制,創意總監負責提故事大綱,文案人員負責撰寫故事內文,再經由後製人員以圖像文字做主題訴求表達,或以動畫製作公司,或影像製作公司的合作
意識形態時期:
設計公司或廣告公司所經營項目,進入意識形態,以企業識別設計,最能表達意識形態時期特色,小型設計公司多有企業識別設計經營項目,大公司出現整合型態,如廣告公司另設立相關企業-公關行銷公司,或企業行銷公司,形象設計公司等,是無商品銷售稱為形象設計,對象從企業公司,政黨政治人物或國家,透過形象視覺化而說服,如競選期間參選人服裝,語言動作,等整體形象塑造,除表面的廣告效果,更強調整合行銷的影響力
設計師訪談分析
-
視覺傳達設計領域
視覺傳達依被表示領域的對象視覺化可分:
a.視覺性對象的共有化:心情,想像的視覺化,從意到型的轉換
b.視覺性對象的共有化:視覺情報的普遍化:漫畫,海報
提供實體性訊息:插畫,因果經
c.為操作目的視覺化:圖畫文字的代用語言
交通標誌的指示性語言
家族徽章或商標的所屬圖示
d.視覺的遊戲:以視覺原理特性-錯視,盲點等作傳達
視覺傳達設計是為有效率的完成視覺傳達目的,一目的的不同包括有包裝設計,企業識別設計,展示設計,編輯設計等,在新技術的不斷開發,影像訊息逐漸取代言詞訊息,產生影像優勢社會,使得視覺傳達設計愈形擴大,不斷再演變,從敘事性單幅漫畫到連環式漫畫,或封面設計到首頁設計,其中包括商業性或產業界的訴求等,而具其傳達目的應具備以下幾點:
-
可視性:所用的文字,型,色彩容易判別
-
注視性:具吸引注目的特性
-
記憶性:產生記憶使印象深刻
-
確定性:使收訊者得知正確情報,減少誤解
-
造型性:在視覺情報氾濫時代,要求視覺環境的秩序美
工業設計領域
產品設計
設計師對文化的認知:
-
社會環境因素:設計會受政治與經濟因素的影響,活在台灣的環境下對於中國文化的認知難免會有斷層感,對於文化的完整認知似乎是不可能的,更何況以先受政治經濟的影響,這也是一般設計公司的走向
-
設計師的教育因素:在台灣所受的工業設計教育模式是西式,因此設計時往往只看西方國家如何思考似乎不曾聯想與自身文化的關聯性
-
消費者之設計價值:我們是否應考慮,在台灣的消費者對於設計的認知,甚至文化性商品的認知,然而,根據問卷及訪談結果發現,一般消費者仍將設計是為產品的一種附加價值
-
跟風現象:我國至工業設計開發以來,我們的設計作品受到國外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設計風格常常是隨著別人走,由於科技的進步模具.材料都可輕易的被製造出來,但筆者相信我們若注重自身的特殊文化,並加以思考運用,必定有一番天地
空間設計領域
經由訪談中可得知,在目前的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及營造廠的範疇中,文化符碼不停地被我們運用在周圍環境中,影響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運用的手法有所不同,分別敘述如下:
-
室內裝潢業者:其對於文化符碼形式的表現有固定的手法,往往使用一些製成品,仿古家具等等,來營造傳統氣氛等等,但有時使用不當,會產生許多矛盾點,因此對於文化符碼的表達最為單純,直接,在設計時的考量則以經費的多寡為主
-
設計師最常用的手法是直接套用,也就是從書籍中找出其所認知的傳統形式,經由設計者分析整理,找出一些脈絡或法則,再沿用至設計中,在分析過程中事實上已做了第一次的轉化與組合,但事實上本質並未改變,此種類型的設計師大多採用一般被大眾認可語彙而表現出的文化符碼
-
有的設計師會將文化符碼的形式,經由設計師本身的思考做部分的轉化,將特性改變進入另一層次的文化符碼表現,此類設計者對文化的感受力較強,敏感度也較高,學歷往往是大學以上
-
有的設計師則是跳離物質的層面,轉而進入形而上的層次,由視覺轉變為感覺,擺脫一切形式的拘束,僅入所謂的無形的文化符碼,憶及空間意境的塑造,此種類型往往會結合設計者的價值觀及生活經驗
理論與建構之關係
在空間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中,經由問卷分析的結果可發現,在這三個領域中以視傳和文化符碼最為密切,其次為空設與工設,事實上文化符碼日常可見,只是我們習以為常而被忽略了,文化符碼是表現一個特定區域的民族,其生活的總稱,文化符碼簡單來說可分成三個方面符徵符旨,指涉物
留言列表